“汗青”之名从何而来,亦是何意
“汗青”之名从何而来,亦是何意
*苗 (上海)
18岁半

“汗青”之名从何而来,亦是何意

创建时间:2017-11-25 浏览数:581

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——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

《过零丁洋》的尾联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,而在百度与众多辅导书上将最后一句翻译成:我要用一片爱国的赤诚之心映照史册。

“汗青”这个词被翻译为史册,是为什么呢?“汗青”究竟指什么。留个悬念接下去。

古时候人们将字铸刻在青铜器上,取材过于困难以及繁琐,于是产生了中国历史上使用世界最长的书写材料——竹简。

竹简的起源可追溯至上代,只因当时文化水平较低,使用并不普及。比起青铜器,取材方便,较为轻巧,且一行一列十分清楚,故为人们所使用。

一卷竹简的制作较为简单,经过裁、切、烘(杀青)、书写、钻孔、编,即可成册。

裁、切,即为切割竹片至同等大小以方便装订成册。

烘,即为将切割好的竹片放于火上烤至脱水,以延长保存时间。

书,钻孔,编即在竹片上书写内容,打孔,按顺序装订成册,每片约10-20字。其中一小片竹片称为竹简,而非一整卷。

由于竹片表面不易着墨,书写之前需削去表层蜡质。正是因为有了这道工艺,所以现代古装剧中的光滑反光的竹简是不现实,无法书写的。

一卷竹简中,最为脆弱的部分便是书绳,相传孔子晚年钻研《周易》,由于阅览次数过多,书绳曾断过三次。

尽管竹简再好,也迟早会被更先进的技术替代。人们发展了造纸术,竹简便渐渐的使用愈来愈少了。竹简本身再比青铜器轻巧,也轻不过体积小且质量轻的纸张,且工艺较之,是复杂的。

介绍到这里,“汗青”之所以被译为史册,正是从竹简制作中,烘烤脱水这道工艺,竹片所蒸发的水分如同青色的汗液一样,故称为“汗青”。

 

评论

电话咨询
微信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