扇子传奇

扇子传奇

创建时间:2017-11-16 浏览数:577

我有一把蓝色的丝质扇子,上面绘有白色的梅花,花瓣飘飞如雪,扇骨上有美丽的镂空花纹,还有深蓝色的扇坠,我非常喜欢它。夏天的时候,我看到很多人都会拿把扇子,扇子是怎么来的呢?它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呢?

经过调查,我发现中国最早的扇子,传说始于尧舜,叫“五明扇”。这种五明扇一直到汉代都在使用,主要是君王用来向大家表明他要招纳贤才,后来成为君王权利的象征,成为“仪仗扇”。

用于扇风乘凉的扇子具体什么时间发明的现在不太清楚,但至少在上古的周武王时代就已经有了。早期的扇子多少就地取材制作,比如鸟的羽毛,芭蕉叶等,后来开始用布帛丝绢等。宋代以前主要是“团扇”,宋代以后起大量制作折扇(又叫“折叠扇”、“聚头扇”)。到了南宋,很多人喜欢画扇、卖扇、藏扇,并出现了扇铺和画商。

        

有一个故事很有趣,叫“王羲之画扇”。据说,有一天王羲之沿着城河闲步,河上有一座拱形石桥,见一老婆婆在桥上卖扇,一脸愁容,没精打采,原来是没有人买她的扇子。王羲之十分同情,就问老婆婆:“你的扇子卖几文一把?”老婆婆见来了买主,顿时高兴,回答说:“自编的扇,只卖五文一把。”王羲之到桥下一家小店铺借来笔墨砚,在老婆婆的八九把六角竹扇上题了几个字,说:“老婆婆,现在你每把扇卖百文钱吧。”这时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,大家见王右军在扇上题了字,都争相买扇。老婆婆的八九把扇一下子全卖光了。日后,老婆婆又要求题扇,王羲之只得绕道另走一条小路,多开老婆婆。传说,王羲之题扇以后,随手将毛笔一丢,这支笔顺风飞到了附近的一条小巷子内,后人为纪念王羲之,就将这条弄堂改名为“笔飞弄”。王羲之题扇的这座桥,人们便叫它“题扇桥”。而王羲之为躲避老婆婆绕道而走的另一条弄堂,人们就将其取名为“躲婆弄”。

 

评论

电话咨询
微信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