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小考古学家

小小考古学家

创建时间:2017-11-05 浏览数:447

 


  缸是用来盛水的,这一点毋庸置疑。按照这个逻辑,诺大的紫禁城,随处可见的大缸应该也是用来盛水的。但是,紫禁城里为什么还需要盛水的缸呢?那么,这些缸是否真的是用来盛水的呢?还是另有其他用途?


 

故宫太平缸

 

  紫禁城内的宫殿周围,陈列着无数引人注目的“吉祥缸”(也称“太平缸”)。“吉祥缸”有铜缸和铁缸两种,按照材质可以分为“镀金海”铜缸、青铜缸和铁缸三类。史料记载,清代中期,宫内共有大小“吉祥缸”308口,而今却仅存有108口了。皇宫内各处陈设“吉祥缸”的数量以及缸的大小是随着环境而定的。如太和殿、保和殿及乾清门周围陈设的均是“镀金海”铜缸,而内廷东、西六宫庭院及长街上所陈设的就是比较小的青铜缸或者铁缸了。它们即是美化紫禁城内的装饰品,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消防器材。古人将“吉祥缸”称为“门海”,既是“门前大海”的意思。这些“吉祥缸”内常年都储备有清水,一旦宫中失火,太监们就可以就进从缸内取水扑救。

 

  在历史上,明清两代550多年来,故宫内宫经历过较大的火灾20余次,平均每50年就会发生一次。失火的原因,既有天灾也有人祸。因此,历代封建统治者们十分恐惧宫廷内火灾的发生,他们对于防火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严密措施。

 

  出于对防火的考虑,紫禁城在建造的过程中,銮驾、红本、实录等库(明代称“古今通集库”)时,均是采用了硬山式黄琉璃瓦顶,四周围厚重的砖砌墙身,两山安有琉璃搏风,前后采用封护檐的做法,是木制构建完全被包容其中,乾清宫、坤宁宫东西两庑,相对应的设置了两道防火墙,南北长11.6米,厚约7.7米,一旦两宫发生火灾,便能够起到阻隔火势向两庑及后宫蔓延的作用。

金水河


  明代,在故宫初建之时,设计师们巧妙地将护城河的水引入了皇宫,形成今天的金水河。这样不但解决了工程用水的难题,又可以在工程结束以后美化宫廷环境,同时也解决了宫廷救火用水的问题。同时,故宫内还掘有水井80余口,除了供宫女太监饮用之外,也是为救火之用。

 

  清宫规定,为了防止“吉祥缸”内存水的干涸,内廷“吉祥缸”每日由关防衙门内管领率领苏拉(满语,指宫中的差役)近内添水;外朝“吉祥缸”,每日由宫中机桶处苏拉将缸水添足。总管内务府派司员4人负责管理,每5天检查一次缸内的储水情况。

 

  在冬季,为了防止“吉祥缸”的储水结冰,不仅仅要加上缸盖,还要进行“熏缸”的工作。具体的做法是,在缸盖里面设置有专门的“铁屉”可以贮存炭火;同时,每一口缸不是直接放置在地面上的,而是在缸的底部有弧形的石基垫底,其中有一块弧形石是可以活动的,这样方便在刚下置放火炭,将缸内已经冻结的冰块融化。这项差事一直是有内务府的“熟火处”根据季节气候寒暖变化来决定何时开始,直到一般到第二年的惊蛰过后才结束。

 

关于这个大缸,还有个好玩儿的故事。

这个大缸是乾隆命令当时有名的大贪官——和珅制造的,和珅是什么样的人,想必大家不会不知道。所以,他没把乾隆给他的黄金拿来造缸,而是换了铜造,之后再在其表面镀了一层金。

而英法联军侵虐中国的时候,他们也看到了些缸,想带走,却怎么也搬不动。所以,他们决定把金从上面刮下来。没想到,不刮不知道,一刮吓一跳,这些缸居然是镀金的!!于是也就没刮。看来,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这完整的缸,可多亏了和珅呢!

 

  

评论

电话咨询
微信咨询